期中考试后,我校在教改精神学习的指引下,精心安排了“聚焦课堂”为主导思想的公开课。同事们都做着精心的准备,认真备课,做好上课前的教案设计及课件制作。教案要求打成电子稿并要求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。
本学期第十三周就是我校公开课的开课周。周一是我校高中组语文教学公开课,周二则是我们初中组语文公开课。周一第二节我听了王安卫老师的公开课,听后深有感触。他讲的是《诗文炼字》。那一首首优美的诗篇在王老师的逐句引导讲解下,使我们沉浸在它的意境之中。享受着它的美,体会着它的深意。王老师上课的语文语言表述是我们年轻人学习的楷模,他对诗歌的语言及意境的掌握恰到好处,特别是对学生的引导启发更是功力深厚。诗歌的讲述需要大量的相关知识的积累及灵活处理。王老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很强,节奏把握得很到位。听了他的课对我启发很大。
第三节是王翔老师的公开课《长恨歌》,他以探究的形式启发引导学生,课堂气氛较好。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的探究思想。王科俊老师的公开课《古代诗歌鉴赏之艺术技法》值得学习的是解答诗歌的科学步骤,经过实践很实用。李恩雨老师的公开课《祖国,我亲爱的祖国》注重对诗歌朗读的指导并做了相应的意象分析,引导学生时问题设置合理,课堂气氛活跃。最大的亮点是老师示范写诗歌,学生实践,并进行交流、点评,这样及时形成相应的能力,课堂教学效果好。马老师的公开课《黑人谈河流》注重对诗歌中两个重点意象“黑人”和“河流”进行分析,课堂气氛活跃,启发引导好。与学生主动互动是最大的亮点。本次公开课我讲的是《中国石拱桥》第二课时,根据上课结果看课堂内容安排有点紧。注重了教学环节的完整性,而对学生引导启发的不够。今后上课备课要合理安排课堂容量,尽量自己少讲,多启发引导学生动起来,将课堂主体地位交给学生。
从学生回答问题来看,主动参与的意识较强,今后要进一步的引导。争取做到课堂上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,尽量少说,注重引导其解决,要有耐心。充分相信孩子自身的能力,启发他们的潜能。由于时间较紧,课堂容量较大,课堂设计的讨论进行的很少,结尾总结时语速过快。但基本上完成了本课设计的目标,将本课的重点内容讲清了,并进行了说明文短文的当堂训练。及时巩固了相关的知识点。
总之,我感觉本课最大的失误是课堂容量较大,时间较紧,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不够。成功之处是:教学环节完备,重点教学目标落实到位,课前准备较充分。周四的语文组教研活动我们每位老师首先进行了自己公开课的反思。其次,其他老师对所听课发表意见,提出合理化的建议。会议气氛和谐,同志们都能直接指出对方的优缺点,都能做到态度诚恳。本次教研会是一次相互学习的好机会,会后我们应及时进行学习总结,以便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。
团结奋进,努力进取。让我们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!